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人力成本上涨倒逼企业转型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     2014-09-03     浏览:

  • 字体:

  招人难,留人更难,一边是被用工成本折磨的中小企业老板,一边是社会物价水平高企下渴望加薪的一线员工。沈城不少企业正置身劳动力成本考验中,

  专家认为,人力成本步步紧逼中小企业成本底线,连同其它成本等因素,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效应。

  企业赢利涨不过人力成本

  32岁的高清(化名)经多年打拼,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并带领着一个20多名年轻人的团队。在他看来,人力成本已占企业经营成本的28%,而四年前这一比例才21%,如果人力成本超过30%,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来说,继续扩张的的意义不大。

  高清告诉记者,明显感觉人力成本上涨是从2008年开始,当年开始落实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就保险而言,仅社会保险配套给员工的年开销就达到近30万元,超过发放员工工资的30%。

  沈阳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刘经理为记者提供了三年人力成本清单:2009年人力占总成本的25.5%,2010年约为27%,2011年达到30.7%。“今年预估这一比例可能会超过35%,压力非常大,最要命的是赢利增长落后于人力成本上涨”。

  同样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也体现得非常明显,曾有机构对A股2010年报进行统计发现,剔除有重大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的公司,39家公司2010年员工薪酬同比增幅达到38.8%,大大高于其同期主营收入29.71%的增长率。

  到底人力成本占企业运营成本多大比例,中小企业的日子才能过下去?一家人才猎头机构负责人蔡志明表示,主要视企业经营利润率如何,如果毛利率高,人力成本控制的调性就要高些,如果毛利率偏低,而这种人力成本控制难度就会加大。

  劳动密集企业受影响大

  在此轮人力成本上涨中,劳动密集型企业感受最为敏感。同样是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发现,社会服务业、电子及信息技术、纺织服装业员工工资增长最快;而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员工薪酬增幅较大,占管理费比重大幅上升。

  相反,处于内陆省市以及有国企背景的则对人力成本上涨的敏感相对偏弱。

  于洪区一家纺织厂负责人陈女士说,工厂有100余名纺织工,熟工一般日薪能达90元/天,而前年也就每天50元至60元的水平。

  剔除各种成本、资产折旧,整体毛利率仅7%左右,纯利更少,早知这样真不如拿钱出去放钱吃利息了。”陈女士郁闷地说。

  蔡志明分析说,越是在物价水平偏高的背景下,人们对工资上涨的需求越高,提高工资性收入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降低经济增长对低级出口和外国投资的过分依赖,从长远看它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内在动力。

  但他强调,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自身缺乏核心技术,不能制造高附加值,因而也处于利润分配的下游,同时对各种成本上涨的敏感度较高,在夹缝中生存的这类企业,亟待通过技术、人才、管理等创新开源节流。

  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有专家表示,如果人力成本上升步伐还没减速,将对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

  高清说:“正是因为公司小,流动资金有限,如何节省开销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比如财务人员,以前专设一名出纳跑工商税务等,年工资及保险开支达4.6万元左右,后来直接把业务委托会计公司代账,年仅需费用1.4万元,仅此就能节省3.2万元。”

  辽宁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万强认为,由于辽宁省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也较高,农村适龄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且最低工资水平低于东部省市,因此本地劳动密集企业在招工上的难度会更加明显。

  他建议说,制造型企业今后将一些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是降低人力成本的途径之一,比如生产前、生产后相关联的物流,如果委托第三方来操作,则省去购车及维护、员工工资等开支;又比如仓储等。如果外包成本低于自己亲自经营成本,省钱就是赚钱。

  不过,张万强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成本上涨且处于较高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种趋势是无可避免的。而企业通过技术、人才、管理升级,逐步转型才是必经路途。

  也有专家指出,为了不断提高人民收入,逐步合理确定分配机制,我国的分配方式正在作进一步的调整,国家有些税收政策的调整应该是必然的。因为,企业工资性成本和企业发展有着必然联系,适当的减免税收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