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街头“贷款”差点被蒙3000元

    来源:汕头都市报    作者:     2014-09-03     浏览:

  • 字体:

  街头出现的“信贷”广告越来越多,到底有多少是“真货”,多少是骗钱的“黑坑”呢?近日,急于资金周转的市民王女士差点被街头“贷款”街招忽悠,幸亏最后关头被朋友提醒才不致破财。

  王女士在市区经营一家服装店,最近进货资金较紧,东挪西凑,还差5万元。她随即向金融机构咨询贷款,却被告知需要房产等抵押物,而且手续办理也难以在三几天内完成。眼看交款日期迫近,焦急之际,她在自家楼下信箱栏看到的一则某信贷机构发布的广告让她动了心:“个人贷款,免抵押无担保,最高贷款金额可达50万元……”。

  王女士随即按照该信贷广告的联系电话拨打过去询问,对方很热情,在询问了王女士的情况后告诉王女士,他们原则上需要看贷款者提供的房产证,但在了解到她的实际情况后可以特事特办先给予5万元贷款,不过王女士必须提前支付3000元的利息,他们收到了预付利息三小时后就放款。

  于是,王女士马上跑到朋友处借3000元现金“争分夺秒”准备到银行汇款。当朋友了解到事情缘由后,果断制止了王女士的汇款行为,提醒王女士这可能是陷阱,汇款过去肯定被“黑”,因为当事双方没见面、任何手续没办理仅靠几个电话沟通就“成交贷款”的确有悖常理;另外,3000元利息完全可在放款时扣除,没必要让贷款者先行付款。

  朋友的一番话让王女士冷静了下来,她随后又拨通李经理的电话,让对方将预付的利息款扣除后再汇过来……果然,对方没再多说什么,随后王女士拨打对方电话,一直没人接听,至此,街头“快速贷款”实际蒙人汇款招术已露出了“狐狸尾巴”。

  我市一民间信贷机构有关人士称,贴在大街小巷的贷款广告不可轻信,所谓的“无抵押贷款”多数是借机骗取借款人的钱财,让你先打一些手续费或者利息,然后就杳无音信。所以市民融资可考虑以下几种渠道,首先还是考虑银行,虽然手续繁琐,但是保险;其次,可以考虑办信用卡,现在很多股份制银行授信额度可达到数万元;再次,还可考虑一些正规的信贷机构和典当行。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