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即将在北京隆重召开。为迎接这次举世瞩目的盛会,本报从今天起在第一版推出“喜迎十八大,实干创幸福”系列述评,报道汕头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本报讯 记者王开颖述评: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汕头,海外人脉资源丰富,经济外向程度较高。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和解决民生民安问题的重要渠道,近十年来得到了充分重视和全力推进。2011年,我市实现出口总额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0.7%,比十年前的2001年增长了4.4倍。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压力,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外经贸工作,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扩大出口。2010年,我市出口额同比劲增22.9%,直逼50亿美元大关;2011年又跃上一个新台阶,接近6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一年之间全市出口额增加了10亿美元,这在汕头外经贸史上堪称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进入2012年,国内外市场持续低迷,需求疲软。尽管如此,我市1至7月份仍实现外贸出口额3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玩具等三大类出口商品分别出口9.6亿美元、8.1亿美元和5.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8%、2.9%和14.1%。
与出口“遥相对应”的另一亮点,是我市的吸引外资工作。汕头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外商前来投资创业。2011年,我市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比2001年翻了一番;新签投资项目46个,其中投资规模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个。今年上半年,随着汕头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的设立,落户汕头并正在经营的世界500强企业已增至15家。截至目前,我市历年来累计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近6000家,累计投资总额逾180亿美元。今年1至7月份,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共出口12.9亿美元,比增3.4%。
回首往事,走过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迈上了建设幸福汕头的新征程。外贸出口这驾“马车”将加快驱动,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方面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