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同质化规模小 我市生态旅游景区陷入困境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作者:林晓彬    2014-09-04     浏览:

  • 字体:

     仅有两名员工负责景区的工作,一名负责看门,另一名则兼职售票员及导游,景区处于半关门状态,这是我市一个生态旅游景区的真实现状。目前,我市生态旅游较之十年前,客流已大不如前,经营入不敷出,其中内容同质化、规模小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桎梏。

     澄海区莲华镇的盛安百草园是我市较早开发的一个生态旅游景区,2003年建成开放后,吸引了大批的游客,特别是生态旅游区部分,游客可以体验农家乐,亲自动手采摘橄榄、荔枝、龙眼等水果,一时间生意非常火爆。“2004到2005年的时候,生意火爆到什么程度?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门前的小汽车排长龙排到公路上”,经营者陈雁回忆道。之后,一些生态旅游景区相继开放,但游乐内容都极其相似,游客渐渐对景区失去新鲜感,因此,在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之后,这些生态游景区的客流量明显逐年下降。

     据了解,我市有大自然休闲农庄、盛安百草园、科隆千树园等生态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景区都会迎来大批的游客,但是当将景区旺季和淡季旅游业务的收支综合起来,这些景区基本上都入不敷出,难以维持收支平衡。

     “目前来说,如果一个生态旅游景区单靠旅游这一块能维持收支平衡,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澄海科隆千树园的负责人董经理坦言,大部分景区都是通过建设一些人造景观,缺乏特色并且形式相同,不能满足游客喜欢尝鲜、爱好新奇的心理特点,导致游客逐渐减少。据董经理介绍,为了维持收支平衡,千树园在开发旅游景区之外,还增加其他业务,通过培育大型盆栽、绿化苗等来增加收入。

     市旅游局副局长陈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旅游景点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放松身心的去处,因为生态旅游景点多分布在我市周边城郊地区,所以生态旅游景点更多是被当做城市公园的一个延伸。但是,目前我市生态旅游的发展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比较缺乏,主要体现在能够开发生态旅游的区域比较小,大都是一两百亩之间,因此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各个生态旅游景点特色不够突出,内容形式同质化。

     生态旅游景点要怎样破除经营困局,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陈斌建议,必须在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档次的基础上,整合周边资源,形成旅游圈,把规模做大,突出不同的地理位置,结合自身特色作为主打,一些条件具备的可以通过开发度假村、生态型度假酒店等吸引外地游客。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