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本市场 >> 正文

为增强内容深度腾讯入股财新传媒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     2014-09-04     浏览:

  • 字体:

  财新传媒的“全媒体”业务平台引来了“财神爷”腾讯。此后,这起合作中最值得关注的将是双方通过何种途径来整合,进而实现双赢。 一直在互联网领域如鱼得水的腾讯,突然间开始了纸媒领域的破冰之旅.


  近日,财新传媒宣布完成了最新一轮新股融资.在财新传媒发出的语焉不详的信息中,最让业界关注的是互联网巨头腾讯横空杀出,成为财新传媒的战略投资者.尽管所占股权的信息未见披露,但坊间有观点猜测腾讯将因此次投资成为仅次于浙报传媒集团的第二大独立股东.与此同时,信息称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交易代码:600633,以下简称"浙报控股")同比例增资,仍保持原有40%股份不变.


  针对融资后的管理布局,财新传媒方面表示腾讯不参与日常运营,自己仍会坚守独立专业的采编方针.而有关财新传媒的估值、双方的合作动机等信息均未披露.


  腾讯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叶帼贞表示:"双方将会在多方面展开战略合作,把高质量的财经新闻推送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作为用户群最大的互联网老大,腾讯这几年间频频开始产业链上多维度的投资,但在传统媒体行业基本处于空白.而定位于原创高端财经媒体的财新传媒,尽管名声在外却一直亏损.如今,马化腾以"财神爷"的身份主动送钱上门,财新传媒岂有不笑纳之理.只是,在双方资本合作之后,腾讯能否借此在纸媒领域开辟新天地,而财新传媒又能否依靠"财神爷"再上新台阶,目前局面并不明朗.


  相见恨晚

  财新传媒引资早有端倪


  去年9月,浙江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浙报控股拟转让其所持的19.77%财新传媒股权,挂牌价5647.6万元,但最终浙报控股未能卖出手中股份.


  此次腾讯入股财新传媒,就有知情人士称,腾讯获得的股权恰恰是19.77%.财新传媒和腾讯方面都未对这个传言给予回应.


  在财新传媒笑迎腾讯"财神爷"的背后,其艰难度日的境况着实让人忧心.


  2009年,《财经》原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胡舒立带领杂志核心团队出走,随后创立财新传媒.发展到今天,财新传媒杂志、网站、视频、图书、网络社交平台"全媒体"格局已成.然而尽管财新传媒的高端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亏损却是胡舒立始终要面对的尴尬.


  根据浙江产权交易信息网公告披露,财新传媒截至2011年7月一个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147.36万元,营业利润为-3315.09万元,净利润为-1426.79万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马化腾的增资入股显得很有必要.


  对腾讯而言,财新传媒"全媒体"业务平台以及高端的形象自然让其心动.有分析就指出,腾讯的加入给财新传媒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带去了腾讯强大的资源平台,而财新传媒的深度稿件也将通过腾讯平台输出去,这种内容和渠道的合作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双赢的.


  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就认为:首先,财新传媒可以依托腾讯自身广大的网络客户群,为自身内容实现网络多终端的有效推介;其次,腾讯可以获取财新的内容,以增强其网络平台中内容的质量与深度.


  企鹅的布局


  腾讯最近几年一直砸钱圈地,在资本市场上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仅在最活跃的2011年,马化腾曾先后斥资2000万美元投资金山网络,8400万美元投资艺龙网,4.032亿元人民币投资韩国手机聊天应用KakaoTalk,4.4亿元人民币投资华谊兄弟,7亿元人民币投资创新工场基金等等.这些投资的背后,藏着的是去年1月份成立的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据称,该基金目前的募集金额已经高达100亿元,真正"不差钱".


  在新闻资讯领域,腾讯亦有诸多尝试,包括深度新闻,历史频道等.此次入主财新传媒,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腾讯填补了自己在传统纸媒方面的空白.


  依据官方规定,国内非官方背景的网媒仍未获颁独立的采访牌照,这就让腾讯一直囿于纸媒的约束之中.财新传媒精致、高端的第一手内容无疑将能让腾讯这位草根之王如虎添翼.


  在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李智看来,腾讯入股财新传媒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布局传统媒体,进而发展成全媒体布局的传媒企业,但是更实际的意义在于可以从中吸取平面媒体的内容优势,"无论是内容创生,还是内容运营,从而加强自身网络媒体的内容质量及深度,进而获得更广泛的受众,尤其是高端受众的认可."李智说.


  腾讯砸钱圈地,折射出的是企鹅帝国的勃勃野心.以聊天工具起家的腾讯经过多年的打磨,如今已经是多个互联网领域的领头羊.从社交到游戏,从门户到搜索等,腾讯的触角已经伸到每一个可以赚钱的地方.


  严峻的考验


  腾讯牵手财新传媒,虽然在诸多方面看来是双赢的选择,但如果仅是资本层面和内容单向性的合作,也会让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智就向《IT时代周刊》指出,不排除腾讯与财新传媒在内容方面进行差异化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短期来看意义不大,产生不了协同效应.IT分析师洪波亦是对双方合作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在互联网上,内容直接产生广告的能力正在迅速衰减".因此,腾讯借助财新传媒提高自己的内容生产能力的动机值得商榷.


  业界对双方合作不看好的原因,还在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网络公司和传统媒体不成功的结合案例比比皆是.


  7月15日,美国微软公司就宣布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新闻部"分手",结束了微软与NBC环球之间自1996年以来基于"新闻与技术共享"的甜蜜"爱情".微软从合资企业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抽身,准备独立提供在线新闻服务.此外,AOL(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作,阳光卫视入主新浪等合作都是无果而终.更大的担忧还在于,腾讯遍地撒网一样的投资会稀释其执行力,在未来的实际操作中存在潜在的风险.


  清科分析师张亚男指出,腾讯产业基金对于弥补腾讯自身业务不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布局也起着先导作用.不过,资本的力量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从腾讯散点投资来看,未来,腾讯将可能面临全业务整合的风险,在整合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一系列的瘦身问题,而这又成为资本快速出击道路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这,才是腾讯和财新传媒在牵手后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