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经济新闻 >> 正文

深汕特别合作区签约总额625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2014-09-04     浏览:

  • 字体:

  汕尾市委书记表示,深圳(在体制机制的制定上)抠得越细,汕尾越高兴

  汕尾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凡是有利于合作区的事,都要不折不扣、不遗余力办成

  作为深圳特区和汕尾革命老区特别合作的产物,合作区天然拥有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基因

  合作区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全国区域合作区创新示范区,全省先进制造业、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新兴基地,粤东重要增长极和现代化综合性新城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深汕特别合作区挂牌一年多来,经历了从大胆设想到小心求证,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登高望远绘蓝图、咬牙踮脚抓落实。今日的合作区,体制机制设计基本完成、管理运作架构初步具备、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招商引资已成规模、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投资环境日益成熟。

  “机构要精简”、“授权要充分”、“要走市场化运营道路”、“要善于打破各种思维定势和体制机制障碍,率先建立一整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从而率先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新园区”……如今,汪洋书记两年前的殷切期望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制度为基


  合作区“基本法”已送审

  “体制机制设计的水平有多高,特别合作区的发展质量就有多高。”在合作区刚刚诞生的时候,汪洋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

  两年来,深汕两市在合作区的顶层设计即体制机制的制定上抠得很细。汕尾市委书记郑雁雄说,深圳抠得越细,汕尾越高兴,这说明他们想得长远,真抓实干。

  目前,这套机制体制包括:成立了两市市长任组长的高层决策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建立起两市管理合作区的平台。

  制定了合作区“基本法”。《广东深汕(尾)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草案)》已送审,有望于年内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出台。

  落实合作区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省国土厅已明确合作区编制两级规划及报批程序,合作区年度计划用地指标单列;省工商局明确了合作区的行政审批、登记权限。

  落实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合作区财政体制执行“省直管”模式,委托深圳市全权代管,并授权深圳市管理和审批合作区的财政预决算。

  建立管理运作架构。目前合作区已初步具备行使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条件。一是合作区下设九个局(办)全部成立,包括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局、发展规划国土局、经贸科技局、财政局、城建管理局、农林水务环保局、社会事务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地税、国税等部门的组建正在协调省市有关部门推动。下设机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以及管理职责,已全面梳理完毕,各局(办)围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二是干部选派陆续到位,至6月初,由深圳选派的24名处级、科级干部已全部到任,汕尾先期选派的11名处级干部,科级及以下干部到位。三是全面积极对接汕尾市、海丰县有关部门,做好合作区所在的鹅埠、赤石、小漠和鲘门四镇的移交工作。此外,上述四镇所欠下的1.8亿元历史债务,合作区财政无须负担。


  企业为大


  把企业的需要当“指挥棒”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企业的需要就是指挥棒:腾讯数据处理中心落户合作区,需要双回路用电设施,合作区跑省供电部门——建!腾讯又提出要享受大工业用电价格,郑雁雄带领合作区跑省物价局——协调解决!入园企业瑞华产业园的建设需要改动一条路,汕尾市长吴紫骊现场办公,市财政先垫付300万元——改路!

  为加快合作区建设,深圳出台了三项招商引资刚性保障措施:一是到2015年,深圳将向特别合作区转移4000个项目;二是深圳将对各区向特别合作区转移项目的质和量作为各区科学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深圳企业增产扩能、增资扩容需要新增土地的,一律到特别合作区去。

  为支持合作区建设,今年上半年,汕尾市将合作区15000亩基本农田指标调整到其他区域,“勒紧裤带”为合作区未来几年的空间拓展创造条件。汕尾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凡是有利于合作区的事,都要不折不扣、不遗余力办成。

  目前,合作区签约项目62个,签约总额625亿元,其中已落户或确定落户的企业33家,总投资额73.4亿元。项目涉及云计算中心、移动终端、智能电网、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等。


  规划为先


  建全国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的理念,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引领合作区开发建设,委托北京大学、省社科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开展了3个专题研究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城市总体等4个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形成方案成果。

  据此,合作区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全国区域合作区创新示范区,全省先进制造业、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新兴基地,粤东重要增长极和现代化综合性新城,力争到2020年,合作区建成区达到40平方公里,到204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至100万。

  近期,合作区将强化规划引领,加强企业服务,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园区的道路规划、生态环境营造、生活配套以及建设并完善企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瞄准国际化功能园区,提升建设标准和服务水平,用一流的现代化园区吸引企业主动入驻,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并改变珠三角某些企业和工业园区“不修边幅”的形象。

 

  文化为魂

 

  秉承埋头苦干勇于奉献精神

  作为广东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探路者之一,深汕特别合作区担负着“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的使命;作为深圳特区和汕尾革命老区特别合作的产物,合作区天然拥有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基因。

  在合作区的起步阶段,尽管岗位编制待遇未定,汕尾市委就要求人员到位与文化到位同步、制度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行。

  2012年7月25日,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到合作区调研,勉励合作区干部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特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勇往直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卓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为合作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合作区未来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干部分别来自特区、老区,由于薪酬待遇暂时保留,他们中间有的处长拿的比科长少,“同工不同酬”,然而,他们不计报酬、任劳任怨,成为一支团结高效、乐于奉献的团队。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特区还是老区的干部,都希望现在所干的事业值得以后总结和回忆,“就像吴南生和容庚回忆当初拓荒深圳特区一样。”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