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本市场 >> 正文

茂业国际突然潜入大商股份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胡斌    2014-09-04     浏览:

  • 字体:

   与以往类似,此次茂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0848.HK)(下称“茂业国际”)的动作比较隐蔽。7月27日,茂业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于6月5日至7月25日期间,耗资约4.5亿元人民币在上交所通过场内购买共购入了1300多万股大商股份(600694))的股份,占后者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已发行股本约 4.5%。

   这是茂业国际及其附属公司(下称“茂业系”)继入股另外4家A股上市公司成商集团(600828)、商业城(600306)、深国商(000056)和渤海物流(000889)后,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国内民族零售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很少关注茂业系的外资身份。

   “随着我国流通业地位和作用的日益提高,我们要高度关注外资在零售领域的举动。在国内管控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外资往往会通过掌控一个个企业进而控制一个产业。”商务部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我们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建立和完善外资零售的预警机制。”

   茂业系的外资身份

   在国内零售业中,外资在超市业态中特别是大卖场占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发起的并购事件也更引人关注,而在百货业态中,外资的并购行为却很少被人提及或者说很少有人关注。

   当年,在中国入世承诺中,零售业是全面对外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一位商务部的前官员回忆说,当时主要考虑到国有百货企业都占据着城市的黄金地段,外资就是想开店也没好地方可选。

   从表面上看,目前国内民族百货企业仍居行业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一些外资早就开始曲线进入民族百货企业。茂业系就是明显的例证。

   从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茂业国际香港上市前夕,茂业系持有成商集团69.23%股权,2011年底这一比例变为66.78%,并持有渤海物流29.9%股权。此外,截止到今年一季度,茂业系持有商业城的股权为10.24%,与一致性动人持有深国商8.176%的股权。

   当外界对茂业系的凶猛收购津津乐道时,却很少提及它的外资身份。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提到茂业国际,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它是深圳的企业。但如果它真是外资的话,那就值得引起关注。

   茂业国际的公告显示,公司乃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于2007年8月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有限公司。公司的直接控股公司和最终控股公司分別是成立于英属维京群岛的Maoye Department Store Investment Limited和MO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前者为后者的全资附属公司,后者则由茂业国际董事长黄茂如全资拥有。

   此外,茂业国际的上市招股书中也指出,黄茂如及其妻子张静已于1992年加入中美洲国家伯利兹国籍。对于当年收购成商集团,招股书还特意做了补充说明:“该收购活动乃首次有外商投資实体收购中国上市百货公司。本集团为首家成功于中国收购一家上市百货公司控制性权益的外资企业。”

   根据茂业国际网站信息显示,其发展模式是:黄金地段买地盖楼开店方式、收购兼并方式、租赁开店方式。茂业国际2011年年报显示,茂业系在全国18个城市经营和管理37家门店,总建筑面积约100多万平方米,其中自有物业占63.8%。2011年实现销售额人民币100多亿元,年度利润7亿多元。

   在买地盖楼开店的同时,2008年上市之后,茂业国际也加大了收购兼并步伐。当年,茂业系在二级市场连续举牌三家百货零售类上市公司 商业城、深国商和渤海物流,茂业国际当时的理由是,看好零售百货业未来的发展前,是出于战略投资的考虑。

   如今,茂业国际在A股二级市场购买大商股份的理由如出一辙: 本公司看好零售业前景。不过,直到目前,人们尚不清楚,茂业系此次收购的目的,是出于恶意收购,还是出于财务投资,追逐短期炒股回报。记者多次拨打茂业国际公布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茂业系早已开始着手筹钱,目的性非常明显。

   茂业国际公告显示,茂业系于2011年5月成功配售2.73亿股,融得資金约10.4亿港币,“为本集团"大发展"战略积蓄能量”。就在公告购入大商股份的当天,茂业国际宣布,茂业系全资公司茂业商厦于今年7月26日在中国完成发行第二期本金额为人民币8亿元期限为365天的融资券。在今年2月16日,茂业商厦已完成发行第一期本金额人民币8亿元的融资券。

   茂业系的麻烦

   根据大商股份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销售88亿元,净利润4亿元,不难看出,这些数据远远超过茂业系,乃是国内百货行业的龙头企业。

   目前,大商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分别为大连大商国际有限公司、大连国商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二者持股比例分别为8.8%和8.54%,第三大股东是中国工商银行一支基金,持股4.84%、稍微高于茂业国际。

   “业绩好再加上股权结构松散,这正是外资资本追逐的上市公司。”洪涛说。

   不过,茂业系的做法却遭到了许多公司的抵制。

   2008年11月3日,渤海物流和商业城向交易所举报茂业系的收购行为,称茂业系所属中兆投资并没有在增持股份达到5%时停止增持并进行公告,而是在继续增持股份远远超过5%后才进行披露,这违反了《证券法》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同样,深国商也加入了举报的行列。

   经过调查,上海交易所对中兆投资做出通报批评,并限制该公司账户一个月买入商业城的股票。与此同时,深国商、商业城通过修改《公司章程》、增持股份等启动了针对茂业系的反收购措施。随后,茂业系逐渐停止了对二者的增持行为。

   而从客观上讲,有着外资身份的茂业系在百货业的经营也并非一帆风顺。

   7月17日,茂业国际股价大跌13%至1.13元,两日累计挫近23%,创近3年新低。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黄茂如曾在业绩公布会上称,希望今年同店销售增长达10%,但首季度同店增长仅1.45%,第二季度亦不如人意,市场对其能否完成全年指标充满疑问。

   《香港经济日报》援引分析员的分析认为,除了内地整体消费情绪弱之外,茂业商场内商品组合不如同业,亦造成销售表现较同业差。

   记者查阅茂业国际2011年报也发现,茂业系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14家店中,经营超过4年的绵阳临园店销售额7000多万元人民币,经营超过3年的南充模范街店销售额还不到3000万元。

   事实上,早在2009年,茂业国际股票就层出现过大幅下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2009年12月23日,茂业国际在黄茂如传闻被调查后首日复牌。但是,尽管茂业国际当日同时发布澄清公告,称有关报道“不真确”,但该股仍在午盘后遭遇“洗仓”,当日收盘价每股1.99港元,较停牌价大跌21.34%。盘中更一度跌至每股1.82港元,暴跌28%!成交量更爆天量,当日成交金额达3.6亿港元,较正常交易日高出数十倍!

   另外,茂业系的另外4家A股上市公司成商集团、商业城、深国商和渤海物流,在12月16日至23日期间,均有8.1%至10.6%不等的下跌,跌幅较大市为甚。

   据悉,截止到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茂业国际的股价已由2008年的发行价3.1港元跌至1.2港元。

   地方政府的作为

   “目前,我国已经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售民族企业,它们正走向成熟,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对于民族企业来说,外资并非万能的,不必惧怕它们;但对于政府来说,一定要明确中国的市场是中国人的市场、中国市场的主体是民族企业的理念。中国13亿人口不能靠外资生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地方政府不能搞超国民待遇,要让内外资企业进行公平的竞争。对于外资可能出现的风险,政府部门一定要在制度上有所预警和控制。”

   对于外资可能出现的风险,商务部一位官员曾在中国商报主办的一次论坛上表示,当外资取得国内市场销售额控制权或者主导权以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风险:国外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将大量进入;民族产品在进入外国公司销售网络的时候将受挤压;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严重疫情等而导致国内重要商品市场供应紧张的时候,政府调控的力度和实效有可能受到影响。

   据悉,2003年我国出现“非典”疫情后,一些城市的商品被抢购一空,当政府决定紧急借调某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的商品时,该企业却表示需要向国外总部汇报。正是从那时起,国家相继频频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商业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

   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都明确指出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也曾表示,发展现代流通业,需要形成千百万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更需要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作支撑。抓住流通领域的大企业,就可以“纲举目张”。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现代流通大企业,现代流通业就没有希望。

   与新的发展要求相比,严峻的现实是,目前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普遍不够大,竞争力还不强,我们的大型企业在国际上充其量只能算中等规模。目前我国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仅有4家,每家大体上只相当于沃尔玛的1/20。一家国外研究机构曾预言:“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虽然这一论断未必准确,但其警示作用不容漠视。

   “我国流通业解决就业人口数量是1.3亿人。例如,大商集团是经过十几年发展才成长起来的民族零售企业的代表,一个企业能解决1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由于我国对外资的管控还比较宽松,万一出现外资突然撤离的情况,这么多人失业怎么办?”洪涛表示:“所以,在如何对待外资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未雨绸缪,不能等问题出现了再想法解决,那时就晚了。”

   事实上,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果断措施。

   近日,武汉市政府以极大的决心,通过武商联的要约收购解决了武商联与银泰系长达七年的股权争夺战。此次,武商联以高达44%的溢价收购股权,武商联及一致行动人共耗资5.38亿元。 武商联表示,此次要约收购的原因是为进一步增强对公司的影响力,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并看好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鄂武商A(000501)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无独有偶。早在2006年,美国华平投资公司、凯雷投资公司等曾与王府井(600859)就战略投资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北京市政府方面不愿将王府井的管理权让与外资,所以上述机构终未能如愿。

   或许,地方政府意识的一念之差就意味着民族零售业的天壤之别。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