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揭阳提出“打造粤东发展极”,“双引擎”引领转型升级

    来源:揭阳日报    作者:     2014-09-04     浏览:

  • 字体: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揭阳将如何扶持民营经济、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揭阳对“汕潮揭”同城化又将有何谋划?日前,揭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绿平接受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张东明带队的南方日报报道组专访,畅谈揭阳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战略部署。

  精彩观点

  我们提出“打造粤东发展极”的概念。有人会问,揭阳提“发展极”是不是想做粤东“老大”?我们说,“发展极”可以是一极也可以是多极,多极的话发展会更快。

  用什么来推动揭阳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我们谋划建设了两大引擎,一个是空港经济,一个是海港经济……我认为空港经济、海港经济将是揭阳真正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引擎。

  发展民营经济,核心的是要抓好“金融创新、科技创新”两大创新和“环境保障、人才保障”两大保障。

  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汕潮揭”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粤东地区的共同崛起。我们对“汕潮揭”同城化是双手赞成,极力推进。

  谈转型升级

  走跨越式科学发展新路子

  南方日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转型升级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对此,揭阳是如何部署转型升级的?

  陈绿平:汪洋书记指出,加快转型升级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重要路径,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在加快揭阳转型升级中,我们坚持“好字当头、能快则快、以快促好”。首先我们要找到突破口,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让揭阳走出跨越式科学发展新路子。根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发展极”的概念和路径,我们通过发挥项目、交通、产业优势,集聚人才、资金、科技等资源,让揭阳在三五年内实现崛起,并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因此,我们提出“打造粤东发展极”的概念。有人会问,揭阳提“发展极”是不是想做粤东“老大”?我们说,“发展极”可以是一极也可以是多极,多极的话发展会更快。

  用什么来推动揭阳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我们谋划建设了两大引擎,一个是空港经济,一个是海港经济。去年12月16日揭阳潮汕机场正式通航后,我们以机场为依托,迅速谋划建设空港经济区,把周边234平方公里的区域统筹起来,着力打造以航空运输为核心、以航空物流业为先导,以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空港产业体系,力争把空港经济区建设成为粤东国际化前沿平台、汕潮揭同城化先行区、推动揭阳转型升级聚集区。

  在汪洋书记、朱小丹省长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中委合资广东石化炼油项目首期工程4月27日开工建设,同时开工的还有海港经济区三大项目,总投资1030亿元。我们利用惠来可开发的109.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规划建设石油化工、电力能源、装备制造、休闲旅游四大板块,着力打造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海港经济区。目前,中委合资广东石化炼油项目进展顺利,形势喜人,到2014年底就可以产油。首期投资586亿,年产2000万吨,带动的中下游产业非常可观,将可带来近6000亿的投资。单是海港经济区现有开工项目竣工投产后,每年实现GDP约1662亿元,可实现“再造一个揭阳”。空港经济、海港经济将是揭阳真正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引擎。

  谈传统产业

  抓好“三大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南方日报:揭阳拥有许多优势的传统产业,它们应当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陈绿平:揭阳有玉器、服装、药材、鞋业、不锈钢、模具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这些产业升级,我们主要抓好“三大转型”:

  第一,推动产业转型。突出服务平台推动、行业协会带动、创新要素促动等推进措施:着手打造产业聚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物流、人力资源保障、“走出去”服务六大平台;以资本、技术等为纽带,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协会、高新技术企业协会、金属企业联合会,让企业取长补短、抱团发展;举办首届中国(揭阳)玉文化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消费新业态,引进文化、网络等新元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第二,推动重点企业转型。推动重点企业对接两大引擎,与大项目协作配套,促进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重点企业学习大型企业现代管理模式,逐步从家庭式向集团式发展转变。

  第三,推动企业家转型。从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中各选出一百名领军人物,分期分批组织培训,首期已组织115名民营企业家到北大光华学院培训,近期又组织一批民营企业家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训,下一步将继续与著名院校加强合作,着力打造一支企业转型升级的领军队伍。

  谈民营经济

  突出两大创新两大保障

  南方日报:目前受宏观环境影响,不少地方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而揭阳的经济发展有自身的特点: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2%的GDP,创造了55%的外贸出口和40%的税收,解决了80%以上的社会就业,对此揭阳是如何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

  陈绿平:没有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就不可能有揭阳的跨越崛起。发展民营经济,核心的是要抓好“金融创新、科技创新”两大创新和“环境保障、人才保障”两大保障。

  我们充分利用揭阳是全省唯一的民生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这一优势,着力打造综合性、普惠型“金融超市”,为企业开辟一条融资的“绿色通道”。联合广东金融学院、中信证券,创立揭阳民企金融研究中心,大力引进和发展金融组织,支持行业商协会创立产业基金,激活民间创业创富热情。同时,我们与中科院共建科技创新试验区,中科院向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副总裁,支持揭阳举办科技总裁培训班,建立企业科技联络员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育成转化中心,使企业发展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在环境保障方面,我们突出抓好“三大环境”:一是社会环境。大力开展社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平安揭阳”建设,创新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科学决策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大机制”,构建社会治安打防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社会领域服务管理、社会建设环境“四大体系”。二是市场环境。以“三打两建”工作为中心,突出查处大要案、打掉利益链和深挖“保护伞”,铁腕推进,标本兼治,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政务环境。在全省第一批向省委、省政府上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成为我省开展企业登记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全面建设市、县、镇、村四级服务平台,打造粤东审批项目最少、环节最简、效率最高、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府办事机构,让每个企业在揭阳都能享受公正、透明、依法、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

  对于人才保障,我们实施高端拉动战略,探索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办好重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博硕公寓和人才公寓,加快引进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让高端人才在揭阳扎根发展。

  谈同城化

  要从老百姓关心的实事着手

  南方日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促进‘汕潮揭’同城化”,揭阳如何看待“汕潮揭”同城化?进行了哪些谋划和部署?

  陈绿平:省委“汕潮揭”同城化的战略构想,符合粤东地区人民根本利益,是粤东地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重要路径。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汕潮揭”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粤东地区的共同崛起。我们对“汕潮揭”同城化是双手赞成,极力推进。对于“汕潮揭”同城化,我们有几点思考:

  第一是揭阳要快速发展、跨越发展,追赶“大哥”、“二哥”。揭阳不管是发展基础、历史积淀,还是发展质量、人均水平,都是潮汕三市里的“小弟”。所以如果揭阳这个“小弟”能跑起来,推动三兄弟都跑起来,那么就能对全省科学发展贡献粤东力量。

  第二是揭阳要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寻找同城化平台。我们将空港经济区定位为“汕潮揭”同城化的先行区,就是因为它处于三市的中心地带。无论是汕头、潮州、梅州,还是揭阳,都可以借助空港的带动。我们畅通路网,留好接口,建好空港产业布局,为同城化创造载体。

  第三是要从人民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事情做起。我们将坚持“加强合作、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原则,关乎民生的实事完全可以先动起来,让道路、电话、电视先通,按阶段、分层次加快推进教育、通讯、医疗、交通等方面合作,尤其要做好跨市公路、城际高速、城际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让人民群众从同城化中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第四是推进同城化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加强协调。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