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揭阳大规模公推公选 百名80后走上升迁快车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赵琦玉 陈作成 戎明昌 达海军    2014-09-05     浏览:

  • 字体:

     不久前,揭阳市公推公选产生的4批领导干部共73人先后“上岗”,其中包括50名“80后”科级干部崭露头角,而这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如此大手笔的选才动作仍在延续——今年下半年揭阳还将继续选拔50名“80后”科级领导干部。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来,国家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揭阳,伴随着这座粤东城市后来居上的强劲态势,揭阳在选人用人上大动作频频。

     此外,揭阳力推“选人用人阳光工程”,从程序设计上杜绝拉票。跳出“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传统做法,探索实行多种提名方式,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将原来的“伯乐相马”变成了“赛场选驹”。

     有观察指出,揭阳的“选人用人阳光工程”让人看到这个城市的开放活力与跃变决心。

大手笔拿出23个处级职位

今年总共选拔百名“80后”科级干部,已选出50人

     此次“选人用人阳光工程”动作之频繁、力度之大在揭阳历史上尚属首次,其中尤以一次性拿出5名市直单位正职进行公推最受瞩目——这样的力度,在其他地级市也不多见。

     去年10月开始,揭阳市委分批竞争选拔8名市直单位正职、5名市直单位副职、10名市直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50名“80后”全日制本科毕业的科级领导干部。另外,还有50名“80后”科级领导干部将在今年下半年选拔。

     记者了解到,揭阳选拔干部的“大手笔”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不少干部纷纷报名参加,8名正处级领导干部的公推吸引70人报名,占揭阳市符合条件干部人数约40%。报名竞选副处级领导干部职务共66人,报名竞争科级领导干部职务共318人。

     目前,揭阳市公推公选的4批领导干部共73人已先后赴任。

     “揭阳要用5年时间实现重大跨越,关键在干部。”“选人用人阳光工程”的力推者、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公正的选拔,招纳五湖四海、德才兼备的人才。揭阳的发展需要实干的干部,需要讲潮汕话的,客家话的(揭阳是潮客聚居地方),也需要讲粤语的,同样需要讲普通话的。”

     此次干部选拔的另一大亮点是“80后”的大规模“露面”。“80后”科级干部中年龄最小的是1986年出生的翁奕蓉,刚工作3年的她通过公推公选活动,成为了一名基层的副科级干部。而年轻的女干部许莹,从揭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名科级干部通过公选成为揭阳市人社局副局长。她坦言,如果论资排辈,再过10年自己也不一定能晋升到这个级别。

     陈绿平表达了自己对年轻人的充分信任。在他看来,“年轻人正当盛年,精力无限,思维活跃,能担大任,更重要的,他们是干部队伍的重要后继力量。”陈绿平表示。

从程序设计上杜绝拉票

实行“全委会选人”,50名评委“大兵团”坐镇考场

     “阳光工程”获得成效、得到认可的关键是什么?陈绿平将之归结于制度设计的成功。

     去年11月份揭阳市委出台了《中共揭阳市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完善干部竞争择优机制、培养机制、正常退出机制、激励保障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畅通干部流转渠道等具体措施。

选人用人方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

     最大的转变在于一改以往“常委会选人”的做法,实行“全委会选人”——重要干部由全委会提名制度,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单位正职等重要岗位干部的任免、调配,均应由市委全委会进行初始提名,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交党委常委会议票决后作出决定。

     此外,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跳出“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传统做法,揭阳市委探索实行多种提名方式,根据不同职位特点逐步采取个人推荐、党委(党组)集体提名、全委会或评委组票决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这种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任用的尝试,被视为“从原来的‘伯乐相马’变成了‘赛场选驹’。”

     “公选干部有如‘赛场选马’,考试过程是对考生实打实的实力考察,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作为揭阳市公推副处级专业技术领导干部考试评委,何卫芳深有体会。

     “‘阳光工程’的真正落实,关键是从程序的设计上杜绝拉票。”揭阳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少明介绍,此次干部选拔,每场都有“大兵团”式的评委坐镇——“80后”全日制本科毕业的科级领导干部的选拔,由30名以上评委参加;正职和专业技术负责人的选拔,则要接受50名以上评委的打分。

     “前一天晚上9时才确定具体事项,考试第二天上午8时就开考。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定’所有的评委,是不可能的事情。”叶少明说。

     揭阳市榕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楚鹏是全程参与4批公推公选干部面试的评委,他告诉记者,每次当面试评委都是前一晚10时多才接到通知。

     叶少明坦言,在此次的干部选拔过程中,也有跑来打招呼的,但已是很少。早在开选之前,揭阳市委对拉票贿选就落下“狠话”——对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变换花样拉推荐票、搞串联、打招呼,挖空心思跑门子、搞交易的,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参与公开推荐资格;对影响极坏的,一律先给予停职或者免职,再根据情节轻重进一步给予组织处理或者处分;对散布谣言、诬告陷害、制造混乱,干扰公开推荐工作的,一经发现,一律予以严肃处理。

     如今,揭阳的干部选拔工作正在朝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迈进,而且由其产生的良好效应也正在全市发酵,不少县区党委纷纷响应:揭西县加大竞争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10名县直单位副科级领导干部,干部踊跃报名,10个职位共有76人参选。

     “干部‘不跑不送所以原地不动’,现在说这种话的人少了很多。“不少揭阳干部告诉记者。

     通过阳光工程,揭阳广纳四海能人贤才共同参与揭阳建设,“我们的目标是选拔的干部里有说潮汕话的,有说客家话的(揭阳是潮客聚居地方),有说粤语的,也有说普通话的。”

——揭阳市市委书记陈绿平

严惩老板干预干部选拔

▶观察点

     在选拔干部新政策推出的初期,难免遭到各种质疑。有些干部群众就担心“公选”会造成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嘴巴干部”等情况;而更多的担心则来自于考生们——这次公选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干部人选是否早有内定,“阳光工程”是不是只有形式?

     事实上,陈绿平上任揭阳市委书记后也发现,更严重的问题是当地老板对干部选拔的干预——刚上任,就有老板找到陈绿平,希望为某干部的选拔说情,这让陈绿平颇为恼火,由此,也就有了其后来在民间传播甚广的“狗论”。去年底,上任不久的揭阳市市委书记陈绿平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凡是通过老板说情希望提拔的干部,一个不取,决不重用,并要进行严肃处理。通过老板说情送礼任用提拔的干部,就成为老板投资的产物,甚至会成为老板养的一条狗。“打招呼的人太多了,甚至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老板帮了干部,干部上去了,为了回馈为了报答,干部就变成老板养的一条狗。”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陈绿平反复强调,“阳光是最大的防腐剂,只有选拔制度公开公正了,才能选出不谋私利、不被老板‘牵着鼻子走’的干部,才能真正斩断干部与腐败之间的联系,而这种廉洁的党风最终将带动政风民风的清正。”

     揭阳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少明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强调“阳光”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参加选拔的干部大多出身于普通家庭,他们如果被“潜规则”“潜上去”,那么以后都会迷信、崇拜“潜规则”;而如果他被“潜下去”,那么以后就会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始终站在党和政府的对立面。

     然而,在一个人情社会里公开向老板们、向潜规则“叫板”,陈绿平饱受压力。

     “我堵了想投机取巧的人的门路,乱了很多人的人情债和关系网,削了很多领导干部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得罪了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朋和领导。”自比“闯了雷区”的陈绿平笑言,自己也会“潜水”逛论坛,看到很多人都在“拍砖”——“看陈绿平还能支持多久”。慢慢地,网民舆论的风向变了——从一开始的质疑,到后来的赞赏,再到现在的习惯。陈绿平认为这才是干群关系的最健康最正常的状态——对公开公正的“习以为常”。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