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为您评说:李嘉诚奥地利收购计划因何遇阻?
李嘉诚奥地利收购计划因何遇阻?欧盟反垄断机构发布公告,称该机构已开始对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下称和黄)及其旗下的3奥地利以13亿欧元收购奥地利电话网络运营商Orange的计划,进行深入的反垄断调查。欧盟反垄断机构副主席表示:这项收购将会把奥地利地区的网络运营商的数量从4个降为3个。因此,反垄断机构必须保证这项收购不会因市场竞争的减少,而对最终消费者造成产品价格上涨。
未来90天内,欧盟反垄断机构会就上述疑问进行调研,并将公布调查结果。反垄断机构强调,开展调查的决定不会为此项调查的最终结果带来预判性影响。和黄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购买Orange公司对消费者有利。他们有信心,欧盟会通过该交易。调查结果可能要3个月后才能知道。
欧盟调查收购为防过分竞争致公司倒闭
但是,我们可以对此收购计划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至少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的判断:判断之一是: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并购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每年的公司并购涉及的金额要超过万亿美元。这起并购案涉及金额仅为13亿美元。这样一起小规模的并购案如果也构成垄断,那么许多更大的并购案岂不是更难通过了?
1998年5月,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以总值386亿美元的换股方式与美国汽车第三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并没有被欧盟以垄断为理由加以拒绝,原因是合并后新公司在欧盟的市场占有率仅为4.1%,并没有威胁正常竞争。判断之二是:德国人口有8200万是奥地利人口的10倍,但两国各有4家电话网络运营商,说明奥地利电话网络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要超过德国。
巴克莱银行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奥地利的移动电话市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该国的移动电话收费一直急速下降,而且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可见,李嘉诚的两家公司如果成功实现了收购,奥地利的电话网络运营商将减少到三家,其市场竞争恐怕仍比德国要激烈。这一收购计划与其说是要形成垄断,不如说是要防止过分竞争导致公司倒闭。
李嘉诚收购可能存在四种动机
这里,我们需要探究一下李嘉诚旗下公司收购计划的动机是什么。公司并购的动机大体有四个:第一,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或者组合经济,即实现生产和经营的合理化。第二,在供大于求的生产过剩环境下,为了维护企业的市场地位,通过兼并减少竞争对手。第三,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第四,调整公司经营结构的需要:通过并购提高企业的资产价值,在适当的时候卖出企业,把收回的资金投资于更有利可图的项目。由于李嘉诚的两家公司没有宣布他们的收购目的,上述四种收购动机都可能存在。
现在业内评论比较集中在上述第四个目标也许有点片面性。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投资风格和股神巴菲特不一样。巴菲特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虚拟经济,他主要是选择那些有长期成长性的公司股票,如可口可乐,买入后就长期持有,不参与、干预这些公司的经营管理,目标是通过分红分享这些公司的成长好处。
李嘉诚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实体经济,他旗下有八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电能实业、长江基建、长江生命、和记电讯、和记港陆以及TOM集团,总市值超过8000亿港元,主要经营房地产、基建、港口、酒店、能源、电信、农业、医药和传媒等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这种侧重于经营实体经济的投资风格表明,尽管过去李嘉诚有低买高卖的几起有名的成功投资记录,但这次对奥地利电话网络运营商Orange的收购动机,恐怕还是公司并购四种动机中的前三种的可能性较大。收购计划能否成功,需要时间的考验,不能过早下结论。我们更应该关切的,是这个收购案给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启示。
企业要走出去在海外投资 首先要给投资定好位
当前,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原因有五:第一,许多产业已出现全面过剩甚至全行业亏损。需要寻找新的投资领域。第二、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现象必须改变。第三,我国国内有不少企业和富豪拥有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有的来自企业的积累,有的来自产业结构调整后的补偿金,找不到适当的投资项目,就去扎堆投资房地产甚至发放高利贷,这种现象必须制止。海外投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第四,对外开放要求中国的资本账户也应该实现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平衡。第五,南南合作需要企业走出去。
我们的企业要走出去在海外投资,首先要给自己的投资定好位:是巴菲特式的证券市场间接投资?还是李嘉诚式的实体经济直接投资?当然还有一种高风险的投机型的投资,短期炒作股票、期货,企业家要三思而行,慎重对待。其次,企业家要根据自己掌握的要素资源,来决定进行那类投资。如果只有资金和对行业市场判断力,那还是巴菲特式投资较稳妥。如果不但有资金,还有技术知识、管理能力以及人才团队,那就可以选择李嘉诚式的投资。最后,不管哪种投资,都要了解投资对象国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地缘政治安全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任何一个小的疏漏,都有可能使原本很看好的投资项目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