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数字经济 >> 正文

汕头茶楼能否更具文化味?

    来源:汕头都市报    作者:     2014-09-05     浏览:

  • 字体:

    印象中上茶楼是广州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一壶菊普茶、几样小早点,或亲朋相约、或独坐看报,享受早上的美好时光,绘就一幅城市闲适生活的诗情画卷。

    相形之下,汕头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可谓“全方位”,那就是不论何时、走到哪儿都能喝茶。从曾经的红泥小炉到如今的电磁炉,一套不变的茶盘家伙演绎出潮汕工夫茶的精妙神奇。地域文化的不同,似乎使茶楼无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须的选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兼具休闲、商务、文化等功能的大小茶楼也渐渐在汕头遍地开花。与广州人的叹早茶截然相反,汕头茶楼生意最火的时间在夜晚;与广州茶楼的中老年消费群体不同,汕头茶楼的顾客多为年轻人。上茶楼“食茶”、“锯弦”、“讠亚冇”(潮汕话喝茶聊天的意思),是汕头人夜生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茶楼相对高雅的环境,也很适合人们安排各种社交活动;特别是“禁酒令”实施后,商务洽谈、政经交流等,各界人士谈事情、“口皮数”(潮汕话做交易的意思)更喜欢到茶楼来进行,这一点从汕头茶楼的包厢设置、环境装修及空间私密性等方面可窥一斑。

    茶楼功能的演化,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精明商家对商机的准确把握。但浮华喧嚣的背后,我们也发现,汕头茶楼的文化功能被弱化,甚至淹没了。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汕头茶楼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这些可以从茶楼经营的软、硬件等各方面观察、了解到。比如经营品种的杂乱,如果客人需要,可在茶楼喝酒、用餐,这里俨然成了餐厅。有点本末倒置甚至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因为多数茶楼供应的茶叶品种较少、质量不高,而且价格挺贵,老茶客们只得自带好茶,而在茶楼选择最低消费,等于是借用其场地罢了。又如泡茶的器具,潮汕工夫茶所讲究的火、水、杯、罐等,在这里都简化、异化、变形了。再如茶艺表演,绝大多数茶楼并无此项服务,有的屈指可数且为天价消费,所演示的又混杂福建、台湾茶道,正宗潮汕工夫茶艺表演难觅踪影。

    凡此种种,都显示目前汕头大多数茶楼还无法担起传承潮汕工夫茶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的重任;这也是汕头还没有一家茶楼能作为旅游定点单位接待海内外来宾的原因之一。

    令人稍感安慰的是,业内有识之士已意识到,让茶楼与文化“联姻”,更能助力经营发展。其实汕头茶楼比广州茶楼有更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挖掘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要将博大精深的潮汕工夫茶文化从民间推向市场,茶楼是个重要平台。让茶馆更有文化味,通过茶楼展现潮汕工夫茶的神韵,是业界的责任,也是市民的期待。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