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香港回归15周年 潮商热议挺港“36条”

    来源:深圳广电集团    作者:     2014-09-05     浏览:

  • 字体:

  端午节第一天,适逢欧洲杯和高考结束,深圳前往香港的口岸,一大早就人头涌动。深圳边检总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天(22日)凌晨2点,深圳口岸今年出入境旅客突破1亿大关,这是首次在上半年突破1亿大关。滚滚人潮也意味着浓浓商机,开放并扩大自由行以来,香港的商业和服务业成为了最直接的受益者。


  实际上,在不同时期,中央一直全力支持香港发展。除了2003年出台的CEPA政策外,最近被香港各界热议的,应该就是去年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期间带来的中央挺港“36条”。


  CEPA为香港与内地建立了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而“36条”则更是涵盖广泛,由经贸到金融,以至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都有涉及。


  香港90%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让它们的发展独树一帜。回归以后,香港经济与内地息息相关,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当今世界经济形式风云变幻,香港却能维持比较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内地的支持。


  张成雄经营餐饮多年,这条日本料理街是他的产业之一。一开始只有一家店面,期间几度起起落落,到现在竟将一条小巷打造成浓浓的日式氛围。这样的成功少不了内地自由行的带动。


  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央对香港的支持,无疑是香港渡过难关,保持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力量。


  挺港“36条”让精明的香港商人再一次嗅到了发展的机遇。张成雄就认为深圳的前海,是未来香港中小企业发展的亮点。同样看好内地和香港合作前景的,还有香港物流协会会长郑会友,然而他也提出了很多香港企业家关注,过去CEPA落实中存在的,所谓“大门开,小门未开”的问题。


  对于郑会友的担心,国家发改委就预告,在回归15周年之际,中央一定还会继续出台挺港措施,而所谓的“大门开,小门未开”问题,当局也在着手协调,相信问题不久就可解决。


  在香港期望拓展内地市场的同时,内地的企业也开始往香港投资,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陈幼南就提出,香港在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内地连接世界经贸的一个桥梁。


  尽管参与座谈会的都是香港商界知名人士,但他们都没有忽略挺港“36条”对香港民生和社会做出的帮助。许学之驰骋香港商界多年,但提起挺港“36条”,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内地部分高校试行免试招收香港学生”。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