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七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发布了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名单,广东奥飞动漫位列其中。
2005年,奥飞动漫还只是一家传统的玩具制造商,几年间,在广发证券“资本运作”的助力下,奥飞动漫发力探索“玩具+动漫”的创新发展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成为今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整产业链的国内首家上市动漫企业,并跻身文化产业30强,丑小鸭“变身”一飞冲天的白天鹅。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强国”的号角,更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广东未来如何借助金融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广发证券与奥飞动漫谱写的文化和金融“双螺旋”的创新成长之路,为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
金融故事
广发证券助奥飞动漫成长5倍
2005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中国资本市场掀开了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幕。
刚踏出校门的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生胡衍军,满怀抱负地投身广发证券,开启了他的投行生涯。如今已是广发证券投资银行总部高级副总裁的胡衍军当年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职业生涯还会和文化产业紧紧捆绑在一起。
2005年,国家政府开始密集出台多条与动漫产业密切相关的措施,在动画播出平台搭建之后,动漫产业的热潮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在南粤大地上也刮起一股“动漫风”。
彼时,坐落于广东澄海,从家庭作坊起家的玩具制造商奥飞动漫早已在业界打响品牌。上世纪90年代,奥飞动漫就通过引进日本动画《四驱小子》,成功打造了“奥迪双钻”玩具品牌,此后开始与日本最大的动漫企业万代以及迪士尼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相关动漫形象产品,并逐渐探索和发展了“玩具+动漫”的奥飞模式。
在接触了若干玩具和动漫企业后,广发证券投行部逐步把焦点放在奥飞动漫身上,并放手让年轻的胡衍军接触和运作这个项目。
当时,奥飞是众多玩具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积极谋求向文化型企业转型的玩具企业。广发证券投行迅速发现了奥飞的潜在价值,并进场全力打造这家属于广东大力推动的传统产业创新升级的典型企业。
胡衍军表示:“我们很喜欢挖掘和培育像奥飞动漫这样,通过注入文化元素提升公司文化内涵和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因为它代表国内动漫产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借鉴日本最大玩具制造商万代公司和变形金刚制造商美国孩之宝的先进经验后,广发证券与奥飞动漫一起挖掘、构建、提升和总结出国内首创的“玩具+动漫”盈利模式,即将玩具与动漫相结合,运用动漫的形式,传递产品的文化内涵,开创了产业运营与动漫形象创作一体化的创新盈利模式。新模式运作下来,奥飞动漫的业务发展很快。
经过近4年的筹备,2009年,奥飞作为国内首家动漫企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动漫第一股”。凭借上市募集的近9亿元资金,奥飞开始致力于搭建动漫产业链平台,加速向大动漫娱乐产业发展的业务布局。
迄今为止,奥飞已累计推出火力少年王、巴拉拉、铠甲勇士等10多部自主原创动漫作品,年产动画片将近6000分钟,覆盖国内绝大部分省市,并进入到欧美、中东及亚洲等地区播出。
广发证券刚进入奥飞筹备上市时,公司净利润仅2000多万元,而2011年公司净利润超过1.3亿元,上市前后几年的时间净利润增长了5倍多。未来奥飞还将凭借盈利能力强劲的动漫产业链,进一步涉足童装、童鞋、童车等生产领域,以及舞台剧、网络游戏、在线网络儿童虚拟社区等,打造中国的“迪斯尼”。
经验总结
“产业文化化”为企业辟新径
从奥飞动漫转型升级的成功样本中,不难发现作为金融机构的广发证券在奥飞“蝶变”过程中的催化作用。那么广发证券究竟是如何与奥飞成功对接,最终实现共赢呢?胡衍军告诉记者,首要一点是要深刻理解动漫行业,对行业规划和发展逻辑要有清晰的认识。
“一般国外的模式是先从文化产业化开始,先拍片子再开发衍生品。因为国外有专业化分工体系,但在国内就面临很多现实问题的制约。”胡衍军解释道,一是深入人心的动漫形象不是短时可以出来的,像《喜羊羊与灰太狼》拍了很多集才会出现受众黏性,但能熬到柳暗花明的企业不多。
既然“先做动漫再产业化”的路很难走通,那么索性借助广东玩具产业化优势和奥飞已有的品牌效应,以产业来哺育文化,通过动漫和玩具结合带动玩具发展,并用玩具的盈利反哺动漫的持续发展。
据业内人士介绍,2008年前后,金融风暴来袭,很多动漫企业都撑不下去了,但奥飞却由于先有玩具产业做支撑,再用资金去开拓长周期的动漫形象,给可持续的动漫制造投入创造了条件。
具有丰富投行经验的广发证券总裁林治海把“奥飞模式”归纳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以技术平台为基础、以动漫衍生品为动力,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从“产业文化化”到“文化产业化”的动漫产业成长路径。
“相信今明两年文化企业上市的热潮会来临。预计今年和明年会有30家以上的文化企业上市。而我们一直在寻找和挖掘下一个奥飞动漫。”胡衍军信心满满,要让更多文化创意企业走上“文化产业化”的康庄大道。
让文化产业插上“金融翅膀”
根据省委、省政府规划,“十二五”时期,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占全省GDP比重达到6.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广东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文化产业逐步成为金融业关注的热门领域。此前在深圳举行的文博会,也大力推动金融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强度,“文化+金融”成为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
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今年4月在全省领导干部金融培训班讲话时就明确指出,要加大文化创业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文化创意企业的资本化运作进程,提高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的便利程度。
在动漫行业专家贾爱华看来,当前国内动漫行业正迎来黄金时代。对于先天具备动漫生长土壤的广东而言,在政策推动和资本扶持方面都具有很多的优势,甚至强于北京和杭州,同时临近港澳的地理优势,也为广东发展动漫产业提供了国际化平台。
广发证券总裁林治海表示,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借力金融资本只是锦上添花,尚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只有在自我生成稳定盈利模式的前提下,文化企业才能插上金融的翅膀高飞。他还建议,针对目前文化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的特点,政府应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进一步细化税收、经商手续等扶持政策;其次要发挥政府的牵头、统筹作用,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导向,这样会更有利于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长期规划。
在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对接的探索道路上,还有很多拦路的大石和湍流要面对。如何在解决文化产业盈利模式前提下,更好地借助金融工具,吸纳更多的人才,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