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汕头特区“扩围”再起飞 “精致发展”促转型

    来源:今日潮汕网    作者:     2014-09-06     浏览:

  • 字体:

去年5月,汕头经济特区“扩围”,汕头的发展再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外,近年来汕头已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这表明汕头正在走出经济发展的低迷期。

  汕头市市长郑人豪表示,汕头抓住了这个契机,以多规融合的理念,跳出汕头规划汕头,把规划一步到位覆盖到全市城乡。通过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和功能布局,全力推进环汕头湾“一湾两岸”的城市核心圈建设,重点建设珠港新城、濠江新城、东部新城和西部生态新城,形成“一核多组团”的大特区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城市扩容提质、聚集发展,推动汕头由内海湾型城市向滨海城市转型。

  据介绍,从构建大特区到建设大城市,汕头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推进五条高速公路和一批国道、省道,厦深高铁将在明年通车,还有阜鹰汕铁路以及广澳深水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汕头主动对接和服务周边城市,致力打造互联成网、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形成生态型都市化连绵带,构建汕潮揭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经济圈,推动汕潮揭同城化发展。

  汕头意识到,要加快大转型,必须坚持“精致发展”,即围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和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大小并重,一方面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引进“中国锆城”、中国卫星产业化转化基地、“数据特区”、粤东物流新城等一批大型项目落户汕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郑人豪说,汕头有特区和侨乡优势,可以通过合作共赢,促进大开放。一方面“引进来”,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发展环境,紧盯央企、国内外大型企业,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一方面“走出去”,鼓励企业到国外建立营销网络、开发资源、设立加工基地,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实现互利共赢。

  汕头“扩围”后,特区立法权更加好用了。郑人豪介绍,汕头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保障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努力建设阳光法治服务政府。在保障民生方面,汕头把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着力解决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安全、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立法探索先行先试

  打造亲民法治政府

  记者:汕头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将通过什么举措增强和发挥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推动粤东一体化发展?

  郑人豪: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当前发展不但对汕头本身很重要,而且对粤东整个区域发展,包括实现国家和省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是很重要的,汕头深知肩上的重任和担子。

  汕头一方面争取国家对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和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视,一方面在粤东交通上有大的规划和动作,还推动汕头产业错位发展和转型升级。

  作为粤东中心港口城市,我们目前着重建设广澳深水港,与中远集团合作,建设两个十万吨集装箱泊位。此外,汕头科学、文化、技术、教育、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都十分有底蕴,将继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进一步为粤东社会经济文化包括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先行探索道路,推动带动整个粤东的发展。我们将更好顺应形势,把汕头的发展摆在粤东同城化一体化的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谋划做好服务。

  记者:汕头正走出经济低迷,接下来推动经济加快发展有什么新思路和措施,如何用活用好地方立法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郑人豪:主要实施五大战略。一是经济转型升级战略;二是新型城市化、城乡统筹和美好城乡建设战略;三是打造粤东国际化中心与区域一体化共赢战略;四是潮汕文化中心城市升级战略;五是体制机制和行政管理创新战略。

  汕头是很有中国特色和广东省情的一个经济特区,探索建立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必须依托经济特区立法权,在体制机制、行政管理包括社会管理方面作出一些先行先试的立法探索,以此实现理性、亲民、效率政府,打造法治、阳光、服务政府,希望汕头发展成为潮汕的都会首邑,精致汕头,滨海国际化山水人文都市,在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中实现有品质的GDP、绿色的GDP和文化的GDP,更好引领粤东,形成示范全国的新时期转型升级发展的示范城市。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