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部海洋经济地图——《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由省政府正式发布,并首次提出“六大湾区一半岛”的概念。记者从海洋与渔业部门了解到,“大汕头湾区”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打破行政逻辑,对粤东地区的汕头港、潮州三百门港、揭阳神泉港进行资源整合,将成为广东省粤东海洋经济圈的龙头,谋求区域性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汕头海岸线长,海岛众多,港湾、旅游、海洋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资源丰富。海洋功能区划面积257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海岛82个,岛岸线长167.37公里;适宜建港的主要港湾有广澳、珠池、烟墩湾等25个,拥有海洋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超过30处。
根据“大汕头湾区”的构想,汕头港、潮州三百门港、揭阳神泉港将进行资源统一筹划整合,三市的海岛开发和临港产业可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据介绍,大汕头湾区包括汕头、揭阳、潮州三市相关海域、海岛、岸线等资源。这种以湾区为单位进行发展的构想,打破行政逻辑,更加客观地尊重粤东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实际,有利于我市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建设经济强市。
市海洋与渔业局海域管理科有关负责人称,大汕头湾区进一步明确了汕头在粤东作为中心城市和建设粤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的作用和功能定位。鉴于汕头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编制完成,为我市充分发挥粤东桥头堡的牵引、带动、辐射作用,借助海洋经济崛起,实现粤东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大汕头湾区”的设立,有效规避了汕揭潮海洋经济中“重复发展”的问题,这与当前我市构建汕揭潮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在《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的指引下,尽快实施《汕头市海洋综合开发计划》,力争到2015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不包括临海工业)达530亿元。
名词解释
湾 区
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广东海洋经济地图》首次提出湾区计划,根据广东的海洋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海洋开发、功能定位的差异,将沿海区域从东到西划分为“六大湾区一半岛”,即: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环大亚湾湾区、环珠江口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海陵湾区以及雷州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