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走向内外平衡,广货转型转出好世界

    来源:今日潮汕网    作者:     2014-09-06     浏览:

  • 字体:

     2008年末,一场始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悄然袭向广东东莞。是年,在这座素有“世界制造业基地”民间美誉的城市,曾经如雪片般不断飞来的订单,陡然零落下来;一些曾经满负荷转动的生产线,突然停止了运转。据统计,2008年该市共关闭企业接近900家,占当地企业总数的6%。


     当时的东莞仅是广东的缩影。多年来,广东全省经济的鲜明特点就是外向度高、加工贸易比重大。在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广东省外贸依存度为15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9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广东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5.8%,为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意义。如何保?如何转?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广东的面前。


未雨绸缪主动求变启动企业转型


     在这场转“危”为“机”的战斗中,广东富有前瞻性地推进“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合力推动下,广东的经济结构悄然发生了深刻变化。


所幸的是,广东此次并非打全无准备之仗。


     2008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初显端倪,尚未发展成金融危机之时,正在东莞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敏锐地指出:“如果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在这场转“危”为“机”的战斗中,广东提前推进了“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


     所谓“来料加工企业”,是指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外商把生产车间设在广东,总部在香港、台湾等地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工厂。广东鼓励这些企业通过不停产转型,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或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即令这些企业具备了转内销的资格。


     国际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外需锐减。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口转内销”成为粤企的不二选择。


     来自省外经贸厅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省共有来料加工企业1.2万家,截至2012年初,全省已有6000余家完成了转型,剩下的大部分也将在年内完成。正是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合力推动下,粤企转型升级自觉性不断提高,广东的经济结构悄然发生了深刻变化。


     正如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四洲集团董事长戴德丰所言,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启动了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有效帮助在粤港商度过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帮助港商打开国内市场,拓宽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两腿走路内外销市场渐趋平衡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东最严重的时候,省委、省政府搭台,外博会和“广货全国行”迅速启动,使广东经济增长开始加速向内外平衡拉动的模式转变。


     2009年,金融危机对广东的冲击达到最高潮,广东过剩产能高达25%。严重过剩的产能,倒逼着多年来走遍全球的“广东制造”转向国内市场寻找新出路。


     在来料加工企业逐步完成转型的基础上,省委书记汪洋、时任省长黄华华公开宣布,要大力推动并扩大广货在国内市场的销售,特别是鼓励出口企业转型内销。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届外博会、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为企业“站台”的“广货全国行”活动等一系列帮助企业扩内需举措迅速筹备展开。


     首届外博会仅用了2个月即迅速筹备完成,展场面积近6万平方米,来自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1181家外商投资企业,展销九大类上万种优质消费产品,吸引了4400多家国内外知名采购商参展、观展、采购。展会3天累计超过10万人入场观展采购,共达成商贸项目(含合同、协议和意向)4879个,总金额达509亿元人民币。这让很多以往纯靠出口的企业看到曙光。


     在另一场声势浩大的“广货北上”活动中,则以政府深入内陆省份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为粤企推开了深耕内销市场的大门。


     2009年,132场“广货全国行”活动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直接关心下迅速拉开序幕,并贯穿全年。潮州的陶瓷在上海受热捧,东莞服装在东北旗开得胜;在北京、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近20个城市举行的一系列展销促销活动,提高了广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特别在5月份,书记、省长践诺到湖南、广西当“售货员”推销广货,几天洽谈就令粤企收到了千亿元的订单。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广货北上、西行,订单总金额高达5800多亿元。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品内销对广东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73.5%。制造业大省广东,在遭遇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外销市场受阻的危难之际,成功通过内销消化了过剩的产能,使全省工业的增长保持了平稳的轨迹。


三大招商新能量促内部结构平衡


     成功度过金融危机后,广东开始面向国内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世界500强企业招商,平衡了广东一向以外资为主的经济结构和以往分散小型的简单来料加工贸易结构,对全省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引领作用。


     如果说外博会、广货北上有效促进粤企逐步实现目标市场的内外平衡,那么2011年面向国内央企、知名民营企业、世界500强的三场大招商则为广东的经济注入新的能量,在促使广东存量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基础上,更令广东的内部经济结构实现了内外平衡。


     经过2009年、2010年的艰苦奋斗,广东经济一方面成功度过金融危机,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珠三角城市在抗击危机中,通过“双转移”为引入高新、优质产业腾出了空间。


     2011年初,汪洋书记在省委全会上强调,要把工业投资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作为衡量各市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下决心扭转工业投资徘徊的局面。


     当年3月,由汪洋带队的广东省政府招商团赴京,与70家央企签下合同协议投资额达2万亿元的大单,含290个合作项目,重点投向城际交通轨道、船舶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领域。


     6月,面向国内知名民企的“广东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共促转型升级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共签约项目809个,投资总额近1.2万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的项目36个,70%以上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


     9月,被视为广东本轮招商压轴戏的“广东省与世界500强和境外大型企业合作交流会”举行,吸引了906位来自140家世界500强和145家境外大型企业的高管参会,参会代表规格之高、人数之多,大大超出预期。交流会共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33个,外商出资总金额217.65亿美元。


     统计显示,三场招商带动了3万多亿元资金、数百个优质大项目涌入南粤。广东经济发展瓶颈被打破,产业转型升级驶入了快车道。更重要的是,引入的大批央企和民企使广东一向以外资为主的经济结构得到平衡,而引入的世界500强则改变了以往分散、小型的简单来料加工贸易结构。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