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本市场 >> 正文

2011年创业板变脸王:康芝药业净利下降97.98%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2014-09-07     浏览:

  • 字体:

   4月2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推出,三个交易日内创业板400多市值亿灰飞烟灭。


  4月20日创业板市值为8130.72亿元,4月23日,创业板市值便只剩7707.52亿元。期间,创业板指数下跌了6.18%,而“变脸王”康芝药业则下跌10.97%。


  康芝药业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实现总营收3亿元,同比下降2.45%,实现净利润仅为281.6万元,同比下降97.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更是下降了-100.77%


  究其原因,主要是康芝药业主营产品尼美舒利的市场销售大幅下降,同时又未能开发出新产品,主营产品青黄不接,而目前康芝药业一边成本增加,毛利下降,另一边厢是存货的积压和应收账款的增高。这直接拖累了康芝药业的业绩。


  中金公司亦在研究报告委婉地表示:康芝药业2011年的业绩基本符合预期,虽然2012年是恢复年,但恢复程度有待观察;预计2012年公司业绩将实现反转,但反转幅度有待观察。


  2011年全年,康芝药业的股价跌幅达60.7%(除权后),2012年至今,股价已跌去20%。截至4月24日,康芝药业报收12.42元,跌3.35%。


  主营不给力


  2011年是康芝药业实现创业板上市后第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对于公司的业绩变脸,康芝药业直言不讳,称是由于2011 年5 月15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使用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11]209 号),公司原主导产品的市场销售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这在康芝药业的主营产品更明确地体现。2011年康芝药业的儿童药营业收入为17,642.96万元,相比上一年度减少了38.34%。不过主要的原因是其尼美舒利颗粒产品2011年只有6169.3万元的收入,相比2010年的1546.12下滑了72.23%。


  儿童药遭遇滑铁卢,康芝药业则转向成人药进攻,但显然这也无法阻止康芝药业的变脸。


  2011年康芝药业的成人药营收为12518.33元,相比去年则加了457%,不过这没有给康芝药业带来多大的收入,原因就在于其成本的攀升速度更甚于收入的增长,成人药物去年的营业成本增长了614%,比其收入还高,这也导致了康芝药业成人药毛利率下滑了18.57%


  其实康芝药业的“变脸”,尼美舒利的下架或许只是诱因,更重要的是康芝药业德毛利下降和新产品的青黄不接。


  年报显示,2011年康芝药业的毛利率方面,综合毛利率、儿童药毛利率、成人药分别比上一年减少28.9%、14.57%、18.57%。


  对应的是其营业总成本的翻番,2010年营业总成本仅为1.55亿元,2011年营业总本飙升至3亿元。其中,销售费用成本由2010年的3213.8万元上升至2011年的7546.5万元。


  相对应的是康芝药业201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226.34%,为-1亿元,而去年同期该项数额为7989.4万元。公司称,“这主要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少,现金支出大幅增加所致。”


  康芝药业表示,产品销售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较低的代理产品销售额所占比率增加、员工工资上涨、药谷工业园区新厂房完工后计提折旧额加大、以及受政策面的影响公司主导产品销售量下降所致。


  库存、应收款高居


  一边厢成本增加,毛利下降,另一边厢是存货的积压和应收账款的增高。


  年报显示,康芝药业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从2011年初的673.7万元飙升至期末的2194.7万元,增加了325.8%。


  对此,康芝药业在年报中给出的解释是:新购买了三家子公司的存货,同时子公司海南康芝药品扩大了代理产品的销售。


  事实上,康芝药业2011年在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四个大区的营收与2010年相比均在下降,其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而对于康芝药业的应收账款也从2011年初的4714.5万元飙升至期末的1.1亿元,增加了233.3%,其中广东大翔药业有限公司应收账款余额5250.3万元,占比近半。


  这家公司早已是康芝药业的老主顾了,该公司在康芝药业2011年中报及2010年年报中均有现身,2011年中报时,广东大翔药业欠款437.4万元,2010年报中,欠款630.3万元,账龄均为6个月。


  在其他应收款余额前五名中,“河北省拍卖行”与“张永彬”分别以1100万元和281.8万元,名列第二席和第三席。


  21世纪网致电康芝药业证券部进行咨询,其工作人员表示出现在年报“其他应收款”的“张永彬”绝非公司员工。由于年报中,对此并无更详细的补充说明,其工作人员表示,这或尚未达到深交所规定的披露范围,而“河北省拍卖行”的应收款或与其河北子公司有关。


  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河北省拍卖行”这一公司身份似乎难以确定。21世纪网在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询“河北省拍卖行”得到三家企业资料,其中两家于2010年1月被吊销,另一家则于更早的1997年就已经注销。那么,这笔源自“河北省拍卖行”的应收款,到底该向谁收?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