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有关会议上了解到,我市已基本建立包括汕头港内湾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对近岸海域趋势性水质、近岸贻贝与沉淀物、榕江入海污染物总量、陆源排污口、重点增养殖区、海滨泳场、赤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测,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三合一”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取样和监测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汕头港内湾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长期以来,汕头港内湾资源不同程度遭到破坏,纳潮量萎缩,湾内淤积,排洪不畅,海湾主导功能不突出。我市通过媒体举办大型活动如“海洋宣传日”等形式,引导群众爱护海洋、保护海洋,增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特别是用海单位和个人对依法用海、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和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认识明显提高,中华白海豚连续多次在汕头港内湾出现更激起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按照各涉海行业的用海需求,在汕头港内湾安排了港口航运区、航道区、城市景观用海区等,湾内用海秩序进一步得到规范,有效推动汕头港内湾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休渔放生节”活动,多次利用“海洋宣传日”组织在汕头港内湾实施种类丰富的增殖放流活动,有效增加海域渔业资源品种和数量,推动汕头港内湾资源环境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