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汕头布料市场何日再辉煌?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作者:刘佳纯    2014-09-07     浏览:

  • 字体:

     桂馥里布市,是又一个扎根于汕头老市区的集散型批发市场,它的过去与利安路书市、居平路鞋岛一样风光无限,年长一些的汕头人都能忆起上世纪80年代末扰攘于布市格状店面间扯布做衣的情景。可惜的是,随着物资丰裕、经济腾飞,这个辐射粤东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布料市场反而逐渐沉寂了,至新世纪初的十年间,汕头布料市场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在人们以为“汕头布市”几近消亡的时候,近几年中山一横路上的变化却又给汕头人带来了一些小惊喜,不少人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卖布人冲出了桂馥里中山百货市场的小隔间,将店面外扩到中山一横路上,粉饰一新的新布行相继开业,布料市场的地盘逐渐扩大,从表面上看,布料市场似乎渐有起色,于是不禁有人叩问:“汕头布市”是否可以打破老市区各大批发市场“曾经辉煌一时,如今风光不再”的发展怪圈?汕头布市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回眸 从地摊式到商城式的成功转型

     汕头布料批发市场起步较早,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地摊式”批发市场,快速转变为集散式的“商城式”批发市场,并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迈进,90年代初期,我市的布料商行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很多商家在布料批发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这一段历史如今被定格在老汕头人的记忆里,大部分坚守在布市的老卖布人清楚地记得20年前汕头布料市场购销畅旺的那些细节。老卖布人吴姨回忆:在1988年以前,汕头的布料批发市场就在福平路上,各家各户搬个铁皮箱或者用小铁床和竹竿,在路边支一个简陋棚子就能挂布出售,实际上就是“摆地摊”“占道经营”,却也发展到成行成市的地步,于是政府出面规划,将布市搬进了“中山百货综合市场”。市场建设之初,抽签拿到铺位的商贩需提前垫付1万元,在那个物资匮乏、计划分配内0.146元钱就能买一斤米的年代,1万元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巨款,可是为了挣得一个三四平米大的铺位,许多人抢着付钱,吴姨感叹:“可想而知当时汕头的布市是兴旺到什么程度!”“挪家”之后,汕头布市的发展也确实没有让吴姨等布商失望。商城里聚集了200多个摊档,档口之间的路道只有两个人宽,“经常是人挤人,有时候连路都走不了,商城里人声鼎沸,就跟炸开了锅似地。”

     然而,这样兴旺的光景并没有持续很久。事实是,从1988年到90年代最初的几年间,汕头布料市场从地摊式向商城式成功转型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商城里的老人们感叹:“生意一年不如一年。”

     假象 摊子大了≠生意好了

     然而近几年,布市周边环境似乎有了变化,从中山路一直往西进入老市区,路口右拐入中山一横路,人们发现,越来越多新装修的大商行立在了沿街的商铺里,且无一不是卖布料及相关辅料的。南起莱利大厦,北至月眉桥,覆盖整个中山一横路以及老中山百货市场,陡然间,汕头布市的地盘扩大了不止一倍。人们不禁想问:是汕头的布料市场又旺起来了?

     表面上看确是“摊子大了”,但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的情况却“有点儿不尽如人意”。走进老布料商城——位于桂馥里的中山百货市场,依旧是满满当当的布料摊档,但堆积如山的布匹和寥寥可数的顾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绝大部分的老卖布人守着小档口冲茶闲聊,即使用“十分落寞”来形容商城里的景象也不为过。181号档口的老伯卖了20几年布,他唏嘘道生意越来越难做,有能力的摊子都移到外围,不少老人就守在里弄这小格子铺里,“就算有生意,也大多光顾街边的新铺,我们商场里的就更静寞了。”记者采访了多家位于中山一横路上的大型布行,也得到了相同的说法,从布市开业即进驻商城,10几年前将店面从商城里外迁到中山一横路上的成老板表示:“其实绝大多数新开的布行都是从商城里迁出来的,新增的几乎没有。汕头布市的摊子看似大了,原因在于商城里的档口面积小,以前一个布商租一个,随着布料库存、样式增多,大多数人不得不租下二三个档口合以并扩大营业面积。商城里的档口不够用了,不少有能力的布商意识到街边的商铺做生意更方便,于是就逐渐外迁了。”经营范围大了,但无论是街边的新商铺还是商城里的老卖布人都感叹:“生意并不见得好到哪儿去!”

     市场 老行业发展前景无限

     迄今汕头布市风云变化20余载,即便扩大地盘,市场却似乎每况愈下,那是不是布料市场这个老行业已经“不行了”呢?布商陈老板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上我们如今店里每月批发出去的量是20年前的10倍,生意不好做指的是利润少了。按实际情况看,布料买卖的市场是越来越大了,只是竞争更剧烈了。”从汕头布市迁至广州布市发展,从业逾10年的林先生也表示,以大环境而言,布料市场的前景是无限的,以广州中大布市为例,档口近3万家,从业人员超20万,许多人租一个两米宽的墙边位,也能卖得红火,因此布料市场的大环境是好的,林先生认为,汕头布市的落寞,也只能在自身上找原因了。

     困局 客源不足难赶潮流步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老布商们将问题的矛头直指“人流量不足”,吴姨表示人流不足致使布料滞销、库存积压,不敢大批量入货也就赶不上潮流的步伐,形成“旧货越积越多,新货不敢进,顾客看不上”的恶性循环。林先生也指出无法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是汕头布市的一大软肋,“如商家大多希望能在一个市场里购齐:面料-里布-花边-拉链-纽扣-腰带-胸花-洗衣码-标牌-外包装等主辅料,但汕头布市并不具备这样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而汕头老一辈布商“守着铺子过完这辈子”的消极观念也使汕头布市处在一个“不思求变”的停滞状态,“客流量不足”“受广州大布料市场挤压”“地理位置无优势”无疑是困扰汕头布市的外在环境因素,但“守旧的经营理念”“甘于现状的经营心态”“管理配套不完善”等则是我们自制的“藩篱”。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